【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外周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通过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与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外周神经麻痹。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中药熏蒸是通过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雾,利用皮肤具有吸收、渗透作用的特性,起到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再结合针灸疗法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 外周神经;麻痹;中药熏蒸;针灸
我们利用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择的对象均为住院患儿。将6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1~8岁。对照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1~9岁。
1.2 诊断标准[1] (1)近期有呼吸道及肠道病史。(2)病变主要累及单侧下肢,偶有双下肢。(3)体检无阳性发现,X线检查正常。(4)肌电图检查正常或有轻度改变。
1.3 排除标准 (1)所有患儿均经防疫站检验冷冻大便标本,排除小儿脊髓灰质炎。(2)排除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
1.4 方法
1.4.1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中药处方为:黄芪30g,川芎15g,鸡血藤15g,牛膝15g,红花15g,赤芍15g,太子参15g,焦术15g,杜仲15g,锁阳15g,混合后研粉装入袋中。采用JS-809A今健小儿中药熏蒸床,把中药袋置入中药蒸发器中,水位调至中水位以上,温度调控在38℃~42℃,患儿躺入熏蒸床上并盖上包被[2]。熏蒸30 min/次,1次/d。
针灸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髀关、伏兔、丰隆、风市、阴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位,采用0.30mm×25mm针灸针,刺入穴位后留针60min起针[3],1次/d。
1.4.2对照组:经呼吸道病原学检验给予对症治疗,并给予维生素B1片、维生素C片口服辅助治疗。2组均3 d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步态正常,肌力和肌容积正常,无感觉障碍,肌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好转:步态基本正常,肌力和肌容积好转,感觉障碍减轻,肌电图检查结果好转;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4]。
2.2 疗效 2组治疗1~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病毒感染引起的关节反应之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毒或病毒产物对神经的直接毒性作用和病毒感染引起异常免疫反应致病均有可能。中医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小儿脏腑功能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外邪入侵,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淤滞,关切不利。
我科利用皮肤具有吸收、渗透作用的特性,采用中药熏蒸,即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雾透过皮肤,一方面通过热能的作用,促使皮肤黏膜充血,扩张毛孔,使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雾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肌肤,达到舒筋活血、理气止痛、袪风散寒、软化骨质、松解韧带,使凝结之邪内消[5];另一方面,热与药共同作用可加速血液、淋巴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排泄,促进炎性致病因子吸收。同时,较高的热能作用可促进皮肤、黏膜充血,有利于提高体内有效药物浓度,进而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周围神经、血管的牵张、刺激和压迫。
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功效,再结合中药熏蒸的渗透效应、温热效应及经络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丽,王家勤,李旺森.实用小儿康复医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49.
[2] 常虹.中药熏蒸治疗方法及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4):43-44.
[3] 梁靠山,周敏,宋丹霞.针灸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关节反应46例[J].中医研究,2000,12(6):54.
[4] 陈静.中药熏蒸对脑瘫患儿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104-105.
[5] 孙艳春.中药熏蒸并中频电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4, 32(8):7220.
(责任编辑:小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