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论文-轻松写论文从此开始!

非凡论文网|代发医学论文|代发医学职称论文|医药论文范文网|护理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发表

当前位置: 主页 > 儿科论文 >

90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毒病原学研究

时间:2013-05-07 13:46来源:Admin5 作者:秩名 点击:
[摘 要] 目的:分析桂东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探讨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情况,而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检测筛查4种常见呼吸

  [摘 要] 目的:分析桂东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探讨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情况,而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检测筛查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及副流感病毒(PIV),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8份标本中有235份检出了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总检出率为25.88%,其中AD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0.26%,其次为IV(9.14%),RSV(3.63%),PIV(1.76%)。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49,P<0.001),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11,P<0.001),以夏季检出率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桂东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ADV、IV是主要病毒病原,病毒检出率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夏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儿童

  下呼吸道感染(LRTI)是指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包括肺泡和肺间质)等部位的炎性反应,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占我国住院患儿的24.5%~65.2%,儿科门诊的39.0%~65.5%,其中病毒是主要病原,最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n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In?uenza virus,I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PIV)等[2]。桂东地区ALRTI住院儿童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怎样,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此研究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ALRTI住院患儿的血液标本908份,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检测筛查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及副流感病毒(PIV),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1月~2011年12月因患ALRTI在我院住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临床疾病诊断标准均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3]。患儿年龄为出生后1 d~14岁,共分为6组,(0月~)组373例,(1岁~)组160例,(2岁~)组131例,(3岁~)组63例,(4岁~)组50例,≥5岁组131例。季节:春季(3~5月)280例,夏季(6~8月)260例,秋季(9~11月)205例,冬季(12~2月)163例。符合入选标准患儿的血液样本908份,男614例,女294例。

  1.2 方法

  1.2.1 标本收集及处理:入选患儿均在入院后留取血液标本,送中心实验室。取待测血清100 μl,加稀释液200 μl,稀释均匀;在送样模块窗口内加洗涤液4滴(约200 μl),均匀湿润;渗滤时间90~120 s。处理好的待测血清200 μl,迅速加于窗口膜面上,待其渗入后,加洗涤液6滴(分两次加入,3滴/次)。血清渗滤时间90~160 s。待洗涤液渗入后,将显色剂6滴(约300 μl)一次加入窗口膜面内(酶结合物则只加4滴),待显色剂(酶结合物)渗入后,加洗涤剂6滴(分两次加入,3滴/次)。待洗涤剂渗入后,加入300 μl混合好的底物。

  1.2.2 送样模块:在15~30 min内送入XK2100生物芯片阅读仪自动检测及结果判定。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率(%)表示,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血液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检出情况:908份血液标本中,235份检出了病毒的抗体(IgM)阳性,总检出率为25.88%,其中ADV最常见,其次是IV和RSV、PIV。

  2.2 病毒检出的性别分布:614例男性患儿中,病毒IgM检出阳性 162例(26.4%);女性294例中,病毒IgM阳性73例(24.8%),男女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 . 2 5 0,P=0.617)。不同病毒阳性检出结果的性别分布及比较。

  2.3 病毒检出的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中病毒的检出率不同,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病毒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49,P<0.001)。其中不同年龄组各种病毒病原的检出率。

  2.4 病毒检出的季节分布:病毒每个月均有检出,全年中病毒总检出率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11,P<0.01),以夏季检出率最高。不同病毒的四季分布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RSV的阳性检出高峰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ADV在夏季检出率最高;而IV在秋季检出率最高,PIV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 讨论

  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对患者鼻咽抽吸物进行呼吸道常见病毒的PCR法检测,此方法检测结果假阳性率较高,未患病者亦可检测出多种呼吸道病毒。而较多ALRTI患者,虽然检测出某呼吸道病毒阳性,但这病毒可能并不是导致患者此次患ALRTI的致病病原体。病毒感染后最初的免疫反应,主要是针对病毒的特异性IgM首先产生,特异性IgM产生的较早,消失的快,所以能代表现症感染,检测病毒的特异性IgM假阳性率低[4]。本研究采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检测,显示,908例ALRTI住院儿童中,常见病毒的抗体(IgM)阳性总检出率达25.88%,表明病毒病原在桂东地区儿童 ALRTI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文献报道稍有差别,总检出率要低,可能与此检测方法特异性较高,假阳性率低有关[5]。其中 AD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0.26 %,其次为IV(9.14%),RSV(3.63%),PIV(1.76%)。表明ADV和IV是桂东地区ALRTI最主要的病毒病原。研究还提示不同年龄组患儿病毒的总检出率不同,年龄分布中以4~5岁年龄组儿童检出率最高,达50%。性别分布中病毒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发现,虽然各种病毒感染的高峰期有季节分布不同,但总体流行高峰是在夏季,可能与桂东地区夏季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有关。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病原学研究结果均提示RSV是儿童ALRTI中最重要的病毒病原[5-7]。本研究结果与之并不一致。与上述报道存在的差异,推测可能与本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有关。本研究中RSV检出率以3~4岁年龄组的为最高,达9.5%。另有研究表明 RSV在冬春季出现高峰[7]。本研究显示,RSV感染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冬季检出率较低,与上述报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4和表5各年龄和各季节段来看基本都是ADV占首位。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4~5岁达高峰,ADV的流行季节以夏季为主。IV感染占第二位。以4岁以上儿童感染为主,ADV的流行季节以秋季为主。PIV感染率较低。

  总之,本研究通过对本地区908例ALRTI住院儿童的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检测筛查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 及副流感病毒(PIV),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首次获得桂东地区全年ALRTI住院儿童的常见病毒病原谱,初次认识本地区儿童ALRTI常见病毒病原谱的构成,以及与年龄、性别、季节分布的关系特点。结合统计分析,提示桂东地区医师在诊治ALRTI患儿时要考虑ADV、IV等相关病毒的感染,为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针对ALRTI患儿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本地区患儿预防接种防治呼吸道疾病积累了参考资料。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79.

  [2] Pechere JC.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n children[M].West Sussex:Cambridge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95:29.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0.

  [5] 项蔷薇,罗运春,陈小芳.温州育英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12(12):738.

  [6] 李军,朱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病毒的检测及临床研究[J].微生物与感染,2006,1(4):217.

(责任编辑:小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