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胸腰椎体;骨折;后路;植骨;短节段固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外伤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而在创伤骨科中,胸腰段骨折亦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在所有的脊柱损伤中占30%~60%〔1〕。而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多优先选择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方式为伤椎内固定术。我院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经椎弓根植骨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经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4例为实验组,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7~62〔平均(28.5±9.7)〕岁。受伤原因:13例为车祸伤,4例为坠落伤,3例为砸伤,4例为其他原因致伤。受损伤节段:均为单椎损伤,4例为T11,7例为T12,9例为L1,2例为L2,2例为L4;其中14 例为压缩性骨折,10例为暴力性骨折。将既往有详细资料记载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2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7~62〔平均(28.5±9.5)〕岁。受伤原因包括:12例为车祸伤,3例为坠落伤,3例为砸伤,4例为其他原因致伤。 受损伤节段:均为单椎损伤4例为T11,6例为T12,8例为L1,2例为L2,2例为L4;其中13 例为压缩性骨折,9例为暴力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血肝肾功、血生化,心电图等常规的检查,以及骨折节段的CT或MRI检查。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麻下完成手术,麻醉及气管插管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后侧入路,显露伤椎及上下各一个相邻正常椎体的棘突、椎板及关节突,在C臂透视辅助引导下,于伤椎体上下相邻两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然后安装连接棒行椎体的复位并固定,并根据术前CT或MRI的检查结果行椎体切除减压术。实验组再次基础上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沿伤椎椎弓根钻孔,在C臂引导下显示钻孔位置满意,然后用不同直径大小的手锥将骨隧道扩大,可以根据情况用细刮匙行椎体复位术,随后植入自体松质骨或人工骨,并叩实压紧。冲洗手术切口,无明显出血点后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前、术后第3天、第3个月及第12个月分别行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X线平片检查。在患者治疗的不同时期的侧位片上测量伤椎椎体的高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的损伤发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均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的椎体高度两组无显著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个月时,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伤椎椎体高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表2。表1 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VAS评分比较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相对高度对比 3 讨 论 胸腰椎体骨折多选择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但是因为创伤及手术操作造成的II度损伤是椎体前中柱遭受更加严重的损伤,虽然在伤椎处行内固定治疗,但是对于椎体来说,其真正的受力点在椎弓根上,任何一椎弓根的损伤都会使后路的四边形原理遭到破坏。同时,脊柱的生理弧度的维持还要依靠骨折局部的骨性连接恢复,这就造成了术后在远期疗效中有伤椎畸形及腰背痛等情况的发生〔2〕。谭家昌等〔3〕在相关的研究中发现,对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应用伤椎置钉内固定可以促使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得到加强,并且对维持椎体后凸畸形的维持有利。同时,因为由于椎体撑开后连接的组织仅为纤维组织而非骨性组织,这使椎体呈 “空蛋壳”现象,所有在行单纯的内固定后,虽然骨折椎体的高度得到了恢复,但是这种恢复是临时的,在治疗的远期观察中,容易出现内固定失效,椎体高度丢失、骨不连等并发症〔4〕。 一般认为,充分的骨折处植骨是恢复稳定的脊柱解剖结构的关键所在〔5〕。对于由内固定所起到的矫正和固定作用,往往被认为只是暂时的,而只有经过植骨术产生的矫形和固定才是永久的〔6,7〕。有研究报道,内固定失败率在未植骨组是植骨组的7倍〔8〕。这都说明对于内固定能否成功,是否植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看,在术前的准备过程中,还必须要借助CT等辅助检查对病情作出综合的评定〔9〕。 本研究结果提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体骨折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后路短节段固定术。总之,与传统的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段骨折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使患者的短期及长期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